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年初二:回娘家,祭财神

首都之窗 2020-02-02
点击上方“首都之窗” 可以订阅哦!


左手一只鸡

右手一只鸭

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

咿呀咿得儿喂

……

上面这首歌唱的就是

过去媳妇儿回娘家的场景了。

今天,正好是回娘家的日子

—— 大年初二(“犬日”)。

何为“犬日”?

 
大年初二即农历正月初二。晋人董勋《问礼俗》载曰:“正月一日为鸡,二日为狗,三日为猪,四日为羊,五日为牛,六日为马,七日为人。正旦画鸡于门,七日贴人于帐。”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,先造的六畜,后造的人,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。初二也就谓之“犬日”。

大年初二做什么?


回娘家

民间认为,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,回门会把娘家吃穷,只有在大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。嫁出去的女儿们,便在大年初二这一天,纷纷带着丈夫、儿女回娘家拜年。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,俗话说好事成双,礼品的数量一定要是双数。再就是要带一些红包,分给娘家的小孩,并且要在娘家吃午饭。但是,在天黑之前一定要回到婆家,绝对不能留宿。

祭财神

北方会在正月初二祭财神(南方在正月初五)。这天,无论是商贸店铺,还是普通家庭,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。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,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。老北京的大商号,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,祭品要用“五大供”,即整猪、整羊、整鸡、整鸭、红色活鲤鱼等,祈望今年要发大财。


不早起

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,人们以早为贵,早有所成,一切占先。人们早起后,早鸣鞭炮,早开福门,早迎财喜神,早出门叩节拜年。过了“四始”日,人们就不再讲究“早”字了。故有“大年初一起五更,大年初二日头红”的说法。



大年初二吃什么?


开年饭

正月初二谓之“开年”,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则称之为“开年饭”。按照中国传统习俗,年初一为吃斋的一天,年初二的这一顿,便是一年新开始的第一顿有鱼有肉的饭,象征年年有余。“开年饭”里,鸡是少不了的,烧肉取“红皮赤壮”(身体健康)之意,炒饭取意“大显身手”;猪脷(舌)取“大利”之意,还有生菜,取意“生财”,蒜喻能写会算,葱喻聪明,韭喻长长久久,芹喻勤劳刻苦等。


元宝汤

摄影:刘尚静

“正月初二,早吃馄饨拜财神”。天未亮就要起床煮馄饨吃,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,故称“元宝汤”。


初二面

“初一饺子初二面”。据说,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,而且这面须为冷汤。所谓冷汤,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。现今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。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,以保留“初二的面”的风俗。


各地习俗知多少


广东恩平人的习俗——“开年”


将叫做“发糕”的年糕,连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,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,边吃边大喊:“开年吃发糕,旺财福又到!”
 
云南凤羽人的习俗——“吃饵块”


“大年初一包元宵,大年初二吃饵块”。一种甜味,一种咸味,一物两吃。
 
广东客家人的风俗——“转妹家”


嫁出去的女儿在这天带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,在客家地区,鸡腿、甜粄、酿酒、红包是最传统的“转妹家”手信。
 
福建福安的习俗——不串门拜年


在福安,大年初二,除了亲朋好友互不串门外,还有一些习俗:一是各家各户不燃放鞭炮;二是不点香火;三是不奏礼乐;四是商家关门歇业等。类似于古代“国丧”的一切礼仪,在福安每年的大年初二均得到完整的体现。这是因为,自从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大屠杀后,福安人的春节习俗就铭刻着惨痛的历史记忆与浓郁悲情。这天是福安人的纪念日或者说是悼念日,悼念那些为保卫家园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。据说,这一天也是全国唯一的倭寇侵华民俗纪念日。到了初三日,全城又恢复了初一的年味,照例是鞭炮震天、宴席大摆,福安人置办寿筵大多在初三。


来源:人民日报、人民网、宣讲家网、百度百科、中国新闻网、首都之窗综合编辑

推荐阅读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